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鈺婷 翻譯;林大利 審校
說到「漁民」,你心中浮現的形象或許是一個男人。但是全世界的女性在漁業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她們在公海捕魚、在海岸泥灘地與沙質潮間帶採集無脊椎動物,她們也在岸上處理與料理剛捕上岸的魚。然而她們對小規模漁業的貢獻卻遭到忽視。
「『女性不捕魚』的概念在很多國家都不適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海洋與漁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Oceans and Fisheries)科學家哈波(Sarah Harper)說。
今年3月,一份由她主持的研究刊登在《PLoS ONE》期刊。這份研究估算了女性在全球小規模漁業中的參與率,以及她們所捕捉的魚和無脊椎動物的數量與經濟價值。研究發現,全世界的女性每年約捕捉290萬公噸的魚,價值將近56億美金。
哈波與她的研究夥伴爬梳國家層級的數據,並以此完成估算。研究結果特別凸顯了女性在印尼漁業中被埋沒的重要性——印尼女性每年捕捉16萬9000公噸的魚,價值約2億5300萬美元(以2010年物價水準估算)。這些數字顯示,印尼女性對漁業的貢獻在東南亞國家排行第一,在全世界也排在前幾名。研究的估算結果顯示,女性是漁業中的重要角色,而且如果能夠得到政府在制度上的支持,她們的影響會更有力。
小規模漁業因為結構鬆散、未受監控,其範圍其實很難量化。女性的貢獻也不受重視。「女性參與的漁業活動很多都沒有支薪,而且在社會與文化上常被認為是她們的家務工作」,哈波說。
印尼漁業正義聯盟(Coalition for Fisheries Justice,印尼語簡稱KIARA)的赫拉瓦蒂(Susan Herawati)也面臨了一樣的難題:「我們在印尼查不到資料。這應該是政府的工作。」赫拉瓦蒂是KIARA的秘書長,她在這個為全印尼漁民倡議的組織中扮演重要角色,並特別關注性別平等議題。
KIARA估計,女性透過漁業生產(即捕捉與採集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這是哈波研究著重探討的部分)與後端工作(包含準備與銷售魚產品),為她們的家庭賺進48%的收入。KIARA的計算結果顯示,整個價值產業鏈中,總共有390萬名女性參與其中。但是「決策者總認為漁工都是男人」,赫拉瓦蒂說。她也注意到印尼政府並未特別提供女性取得漁業用具或保險的計畫。
缺乏對這些女性的正式肯認與支持,使得她們傾向於不將自己視為漁民,這又再加強了大眾對於女性不會捕魚的迷思。
「大多數的女性漁民都很害羞」,並未參與這份研究的赫拉瓦蒂說。「她們不認為成為女性漁民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KIARA的倡議行動以及持續為印尼女性漁民創造支持網絡的努力有慢慢地改變現況。舉例來說,該組織發起一個倡議行動,幫助中爪哇省(Central Java province)的13名女性,將她們身分證上的職業別從預設的家庭主婦改成漁民。光是這個過程就花了九個月的時間。現在這些女性已經能夠獲得和男性漁民一樣的利益與政府協助。
哈波與其研究夥伴在確認印尼漁業中的女性參與率時,可想而知地遭遇到困難。他們估算這個數字大約是10%,但是在論文中也強調該估算結果的不確定性很高。赫拉瓦蒂說,她認為這個估算數字是合理的。但是當問及哈波研究中指出女性每年漁獲價值2億5300萬美元時,赫拉瓦蒂笑著表示:「我相信實際的數字應該是更高的。但是我們面對的困境是,我們沒辦法取得正確的數據。」
如果能更完善地支持女性漁民,對於保護他們賴以維生的環境也有幫助。哈波說,她希望能回答的其中一個問題是,男性跟女性的捕魚方式有什麼差異。她告訴我(記者),「如果我能夠知道男性跟女性捕獲的魚種有什麼不同」,那就會大大影響研究在計算漁獲產值的準確性。而這些資訊也將使得保育團體能夠與對的利害關係人接應,這將進一步強化物種與棲地保護工作。
舉例來說,在北蘇門答臘省,女性會在紅樹林採集甲殼類,她們也高度參與生態旅遊與紅樹林保育工作。以赫拉瓦蒂的經驗來看,女性參與保育工作是全印尼共同的議題。而且女性漁民完全可以改變現況。她說,「她們和生態系的連結緊密」,而且「她們清楚知道海洋出了什麼問題。」
哈波跟赫拉瓦蒂都強烈認為,政府(特別是印尼政府)必須再付出更多心力計算女性漁業從業者人數。這些新的統計數字是為了開啟交流,而非終結對話。「比起自己估算,有人計算並提供數據,好讓人對此作出回應,顯然更理想」,哈波說。
先不論參與漁業的女性人數及其經濟產值的確切數字為何,女性顯然已經是印尼漁業中的重要參與者,如果能夠在制度上認可與支持她們,將大有可能提高她們的參與率與生產力。
參考資料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我沒想到紙芝居從大學一直陪伴我到現在,已經 5 年了。」林奕宏自己都訝異著,從大學到研究所都主修社會學的他,畢業後從事社會工作,他利用紙芝居進入社區向孩子們與銀髮長輩們說故事,藉此推廣鄉土文化與長照 2.0 等議題,此次,為參加嘉義市「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他提出進一步利用紙芝居的方式,並以「一咖箱子故事佇嘉推廣工程」提案獲得了入選團隊資格,希望能擴大影響力。
紙芝居,傳統而迷人的說書演出
第一次聽到紙芝居的人都會對它非常好奇,林奕宏解釋道:「紙芝居 KAMISHIBAI 來自日本,是種說故事的方式、也是個道具,最初我是在黃美智老師『繪本與多元文化』的通識課中認識它。之後是因為擔任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志工,到社區推廣議題,給了我發揮的空間,我趁這次機會將長照與失智等話題融入故事中,成為與長輩互動的媒介。」也因此發現了「說故事」竟然有這麼大的感染力。
而在這次活動中擔任林奕宏導師的邵璦婷,則表示這個形式很有趣,她認為這「是一種新的說故事形式」;而且立刻給予建議,希望他能將工作、專業與他看到的問題等結合起來,呈現在故事中,而不是單純說故事,這樣會更有自己的特色。
展現樂觀積極力的師徒組合
邵璦婷是文化銀行創辦人,過去常擔任新創團隊的導師,也接觸過滿多青年創業活動,她很喜歡這種可以協助青年,把他們的 IDEA 再更明確的任務,這次非常樂意擔嘉義市有事青年的導師,她說:「我覺得很開心。」
同樣的,林奕宏也很興奮,「我大學時就知道文化銀行,很嚮往他們的工作。」他在得知導師人選後很快的就與她聯絡,他拿出手機滑到臉書訊息,看著說:「導師馬上給我三個題目,包括 1. 關注到的需求、2. 提出的解決方式與執行狀況、3. 預計可以造成什麼樣的效益或改變。希望我可以跟她說明這三題。」他準備回家就要開始做功課,除了獲得指導外,他也希望透過這次難得的機會,在商業經營或行銷方面,從導師處得到更多的 Know-how。
這樣的積極與率真或許就是嘉義市青年的特色,邵璦婷從電話中也感受到他的熱誠,「我們沒有見面,透過電話聽起來感覺是一個滿耿直率真的人,他很開心的表達他自己覺得好的 idea,或者是未來可以怎麼去做應用,而且一開始就說他的目標是要拿第一名,非常有企圖心。」社會學系的專業與社區現場的歷練,讓他充滿著溫暖,並願意分享,或許這也是他說故事能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提到這次的導師制度,林奕宏認為這次活動十分難得,「因為我看過、甚至參加過其他評選活動,所以更覺得這次青年實踐行動培育競賽的與眾不同。可以發現並不僅是比賽發獎金,而有導師陪伴、還有執行等後續環節,整個活動的安排也讓人感受到謹慎與用心,是一場希望你能夠把提案做到好、有更多的後續影響力的活動,而不像是放煙火,一閃即滅。」他並且表達對嘉義市長黃敏惠的支持與感謝,「我從她平日的思言行,就能感受到她在關注青年這一塊很有心。」他說出在地青年的真實感受。
入選是更大的挑戰
原本在初選簡報那天,雖然準備充足,但林奕宏還是抱著會被評審狠批的心理準備,沒想到評審給予的是肯定與支持以及建議,「所以簡報結束時就預感自己會入選。7 分鐘要講完自己的想法,是很大的挑戰。確認入選後,我就開始構思未來作法與執行面,發現又是新的挑戰。」他回憶著。
這次提案目標包括要改造摩托車,載著紙芝居移動到嘉義市的公園或各個地方。他還想做些變化,如在車上設計一個箱子,裡面放書或長照 2.0 的資料等。此外,就是串連更多有相同志趣的人一起參與,目前他期待與嘉義市特色書店或圖書館做合作,希望能夠建立群體或者社群,透過分享帶來更大的影響。
50 天要完成目標的確不簡單,此時擁有豐富經驗的導師是法寶,邵璦婷建議他把群眾更明確一點的分群,以手上的兩三個故事,針對長輩、學齡兒童做不同的設計,這樣計畫中就有兩個比較能明確執行的方向。而且不要貪心,先不要拚量,而是把質做起來,每場活動 20~30 人即可,活動結束後透過問卷去了解,怎樣做能更好。如此透過每一次紀錄去改善,紙芝居說故事這個形式才會越來越完整。
出生於新港,一路以來都在嘉義求學成長的林奕宏,對於家鄉有特殊的情感,他認為嘉義在文化上擁有深厚的底蘊;在地理上擁有山海屯,嘉義市位在中心點,發展上很有潛力,他想以此為基地,創造更大的影響力,培力更多說故事的人才,將紙芝居向外擴散推廣。
August 31, 2020 at 03:00PM
https://ift.tt/2DhN9ae
研究:全球女性每年捕捉290萬公噸的漁獲,卻不被視為「漁民」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ift.tt/2YHC9c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研究:全球女性每年捕捉290萬公噸的漁獲,卻不被視為「漁民」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