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奔小康看老鄉|打卡“最美漁村” 讀沿湖的“桃花源記” - 新華網江蘇頻道

fisharenazone.blogspot.com

  新華網南京7月30日電(戚軒瑜 王昕蘭 唐楊 于華傑)碧水清波、荷花滿池、輕舟搖曳,夏日的沿湖村別有一番韻味。兩位“俏漁娘”倚靠在船頭,用手機向全國各地的網友們直播著今日的漁村暮景。

   “歡迎新進直播間的所有‘寶寶們’,我是‘漁漾時光’,來自美麗的漁村,是一名努力奮鬥的漁家姑娘。主播不是顏值主播,但是主播有一顆努力奮鬥的心。”熟稔地説著開場白,“俏漁娘”團隊主播黃成娟借助“雲端”向網友們推介著沿湖村漁民“撒旋網”的絕技。

漁民展示“撒旋網”的絕技

  “網紅直播帶貨”在沿湖村是一個“熱詞”,村裏特別組建了一支“俏漁娘”志願者團隊,由漁家姑娘以及漁家媳婦兒通過直播進行線上帶貨並傳播推廣漁文化。沿湖村漁民們雖然不再從事捕撈行業,但日子卻比從前更忙碌,也更幸福了。

  位于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的沿湖村,地處邵伯湖畔,緊鄰江淮生態大走廊。曾經的沿湖村是遠近聞名的“窮漁花子”村,2006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大部分漁民居住在漂泊的漁船上,依靠捕撈和養殖為生,條件非常艱苦。

  而如今,在村“兩委”一班人的帶領下,沿湖村已經填塘整地600多畝,136戶漁民上岸住房,沿湖村集體年收入突破1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6萬元,沿湖村也從過去的窮漁村發展成為“江蘇最美鄉村”。

  漁民上岸,開啟村民幸福生活

  “從前住在小船上,一家幾口人擠在一起,靠著捕撈勉強度日。現在我們也有小樓房了。‘退漁還湖’後不捕撈了,平常就帶遊客去船上參觀參觀。”當地村民劉忠祥坐在船邊,一邊嘮嗑一邊給自己飼養的鴨子喂食,他家的鴨蛋可是遊客眼中的“搶手貨”。

  與邵伯湖相伴了大半輩子的劉忠祥,在“退漁還湖”後依然眷戀著自己的兩只船和這一池湖水。白天在船上澆花、曬幹貨,夜晚返回岸上的屋裏歇息,這樣的“兩棲”生活讓他們老倆口自得其樂。那些慕名而至的遊客更像是不期而遇的“小驚喜”,為老倆口平淡的生活帶來了更多樂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行大字矗立在沿湖村的村頭,在碧水清波的映襯下格外應景。為了守護邵伯湖,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方巷鎮沿湖村黨委書記劉德寶很早就提出了“退漁還湖”的發展理念,像劉忠祥這樣的漁民也早早開始“轉型”,逐漸適應了“上岸定居”的生活。

  沿湖村實施“上岸定居”工程,給村民建設穩定的住所,這第一個階段卻是“熬”過來的。“那時候漁民以船為家,也沒有土地,這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後來村裏面有了土地,漁民也逐漸上岸,這才有了居住的住所。”劉德寶説。

  劉德寶介紹,漁民上岸,這是黨和政府多年來大力推進的工程,可沿湖村僅有70多畝地,千名漁民上岸,何處落腳?劉德寶説:“愚公移山造莊臺。”在劉德寶帶領下,漁民們一起挑土填塘,把600畝荒灘水塘填成了平地,2007年起,一排排小洋樓在沿湖村矗立起來。

  昔日的荒灘上,如今建起了一大片民居,乳白色墻面磚、清一色琉璃瓦、亮堂堂大客廳,家家廚衛設施齊全……沿湖村410戶漁民全部上岸定居了。

沿湖的漁村暮景

  旅遊興村,實現漁民轉型領先發展

  然而,漁民上岸定居只是第一步,上岸後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一直是劉德寶纏繞心頭的“發展難題”。盤活集體“家底”,鼓起村民“錢袋”,沿湖村“兩委”瞄準當地的漁文化資源,積極發展起了鄉村旅遊。

  “沿湖村的漁民們在勞作中流傳下來的漁技、漁歌、漁俗是一大‘寶藏’。”劉德寶把目光瞄準了村裏的生態和漁文化資源,提出“旅遊興村”。

  “村裏提倡漁民轉型後,我們是第一家做‘農家樂’的,當時心裏也沒有底。一邊幹一邊摸索,我們還到蘇南的城市學習。”“小馬哥”漁家樂的負責人馬明斌回憶道。他頭腦靈活,看到村裏的發展布局後,毫不猶豫地投資十多萬元搞起了“漁家樂”,依托純自然的生態濕地景觀,改造自家老房,建起了環境優美的“客棧”。

  從小在村裏長大的大學生屠蘇,畢業後也回到村裏,當起了民宿大管家。“漁民以前只會捕魚,現在還能做什麼呢?我們就想著,魚可以加工做成湖鮮,給客人吃。但來這邊還不能光吃,我們還可以提供住宿,所以又有了吃住一體的民宿。”屠蘇説。

  一條“沿湖路”直通別樣“漁家樂”,為了幫助漁民規范“漁家樂”經營,村裏還專門組建了揚州“湖上人家”生態旅遊觀光專業合作社,注冊“印象邵伯湖”係列商標。一方面,村“兩委”積極組織漁文化美食節、撒網表演等,傳播漁文化;另一方面,帶領村民做起了旅遊産業,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

  如今的沿湖村,旅遊産業收入2600萬元,捕撈業收入1500萬元,村集體收入達到245萬元,人均年收入3.14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不斷推進,沿湖村漁民轉型及鄉村旅遊産業均取得了較大進展。原生態是沿湖村最大的特色,未來如何實現沿湖村優化漁村産業結構、提升漁民文化水平是重中之重。”劉德寶説。

  文化鋪路,要富口袋就要先富腦袋

  在這個初夏時節來到沿湖村,起初安置在一艘寬大漁船上的“漁家學堂”正在升級改造中,建在岸上的這棟充滿漁鄉風情的“漁家書房”成了村民們的休閒好去處。

  據悉,自2014年起,沿湖村創辦了漁家學堂,從鄉村旅遊、民宿餐飲、漁産品的包裝銷售等方面,對有意願學習的村民進行培訓。起初,為了讓漁民掌握養殖技術,劉德寶騰出辦公室辦夜校,每天為前來學習的村民開燈、燒水、打掃衛生。為了掌握特種水産養殖,劉德寶往返山東、湖北、安徽等地,全程參與選種、採購、育苗的各個環節,把特水養殖新技術引到村裏。

漁家書房一隅

  劉德寶説:“漁民這個群體要真正地改變落後面貌,要真正實現領先發展,不光要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花力氣,還要在漁三代、漁四代的身上下功夫。建立漁家學堂,一方面是想讓漁家的孩子能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同時也想通過孩子們再影響他們的家長,讓家長也能重視對下一代的文化培養。”

  過去,漁家學堂主要是在禮儀和文化知識方面對村民進行培訓學習,但現在培訓的內容也“與時俱進”,主要與新的發展理念相關。沿湖村“兩委”不僅把先進地區的發展理念學為己用,推動本地的發展,同時也與本地的揚州大學、揚州開放大學、揚州市職業大學交流互動、密切聯係,定向地對漁民們進行培訓,讓他們在轉型中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文化對漁民這個群體來説,是我們整個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把它理解為‘産業優先,文化鋪路’。”劉德寶説。文化不僅在發展過程當中起到撬動的作用,更需打牢基礎。同時,文化也是凝聚沿湖村漁民群體的根源和靈魂。文化的發掘、傳承,以及在發展過程當中的運用,對沿湖村來説都非常重要。

  這幾年沿湖村從一個經濟薄弱村發展到全區連續三年的“立功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當中,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果。劉德寶信心滿滿地説:“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這個基礎之上,沿湖村也定了新的目標:要在新的起點上實現領先發展,這也是我們在自我加壓下提出的發展新定位。”

  從飄零的船只到岸上的小樓房,從靠水吃水的捕撈行業到鄉村旅遊、網絡直播行業,沿湖村漁民們的生活正一步步發生著改變。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改造著這個村落,也改造著自己的未來。

Let's block ads! (Why?)




July 30, 2020 at 09:29AM
https://ift.tt/30X32uq

奔小康看老鄉|打卡“最美漁村” 讀沿湖的“桃花源記” - 新華網江蘇頻道

https://ift.tt/2YHC9c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奔小康看老鄉|打卡“最美漁村” 讀沿湖的“桃花源記” - 新華網江蘇頻道"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